打印本章节打印本章节

教案

16. 无菌技术实训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专业:护理               课程:基础护理技术               教案编号:

   

无菌技术

课时

   4

任课教师

 

授课日期

 

授课方式

实训课

教学方法

演示、讲授、指导

知识点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倒无菌溶液法、无菌盘的布置技术、无菌手套的使用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无菌用物的取放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无菌技术操作的基本流程

掌握各种无菌用物的取放的正确标准

教学内容提要:

一、复习5min

二、教师示教(20min

三、学生练习(50min

四、抽查实训效果(10min

五、小结(5min

重点:

示教并讲解各种无菌用物的取放标准及操作流程

难点:

无菌持物钳和镊子的取放方法、戴无菌手套

课后思考题:

如何给一个阑尾术后需换药的病人铺一个无菌盘?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环境、教具、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活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法、板书设计)

教学环境:模拟治疗室。通过教师示教和学生自由练习同时教师巡视的方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基本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具:实验器材:无菌容器、无菌持物钳、治疗盘、无菌溶液、无菌包、无菌手套、弯盘、小纸条、签字笔、无菌槽、

教学参考资料: 1.《护理学基础》,李如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护理技术实训指导》校本教材

 

实验步骤:

 

 

实验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复习

组织教学,考勤。抽查学生人数,并整理着装。简要回顾上理论课的知识点。

 

 

二、     示教

设置案例:为一阑尾术后的病人准备一无菌换药盘。

准备

1、环境:

宽敞、明亮、清洁。半小时内无人走动,无人打扫避免尘土飞扬。适合操作。(准备无菌台下垃圾桶3个、无菌弯盘2个)

2、操作者:

着装整洁、七步洗手法洗手、戴口包

3、用物:

评估无菌槽密闭性良好无漏气可以使用、无菌镊子桶、无菌棉球盅纱布盅化学指示带已变色可以使用。所有无菌用物均在有效期内、准备齐全可以进行操作。

操作:

1、用清洁小毛巾抹拭治疗盘、反折小毛巾擦拭无菌溶液瓶身

2、七步洗手法

3、按照无菌原则检查核对无菌包,开启无菌包。

4、无菌原则取用无菌持物镊,并夹去无菌包中的无菌巾放于治疗盘内

5、从治疗盘内取出无菌巾。双手分别捏住无菌巾的一边左右两上角外侧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上,将上层折成扇形,边缘向外,治疗巾内侧构成无菌面。

6、取无菌持物钳从无菌槽中夹取无菌治疗碗有序摆放于无菌盘内。

7、取无菌镊子夹取无菌纱布和无菌棉球放于治疗碗内。

8、评估无菌溶液-冲洗瓶口-倾倒无菌溶液于另一无菌治疗碗内

9、双手捏住无菌巾的外面,拉开扇形折叠层遮盖于物品上,无菌巾上下缘对齐,开口处向上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折叠一次,保持无菌盘内相对密闭。

10、      注明铺盘日期时间。

11、      注明所有无菌用物的开启时间

12、      七步洗手法

13、      检查手套:包布无潮湿、破损、化学指示带已变色。大小型号合适。

14、      涂抹滑石粉,按无菌原则戴手套

15、      换药结束,冲手脱手套。

16、      洗手脱口罩操作完毕。

 

三、     学生练习:

分组练习的形式:一人练习其他组员观看指出不妥的地方,反复练习达到小组共同提高的效果。

 

四、     抽查。

抽查小组成员。通过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实训练习的效果。并通过这种方式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整理着装

 

 

 

 

 

 

 

示教

 

 

 

 

 

 

 

 

说明具体操作步奏及其注意事项

 

 

 

 

 

 

 

 

 

 

 

 

 

 

 

 

 

 

 

 

 

 

监督练习并给与指导

 

 

组员操作

 

 

相互整理指出

 

 

 

 

 

 

 

 

 

 

 

 

 

 

 

 

 

 

 

观看

 

 

 

 

 

 

 

 

 

 

 

 

 

 

 

 

 

 

 

 

 

学生分组练习

 

 

学生集体评价

 

归纳总结

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评,指出错误,总结操作重点

 

认真听讲,做笔记,角色扮演

 

 

教学小结与检测:

无菌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很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无菌操作的练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增强她们的无菌意识。对日后的学习都有一定的作用。课后完成在线课程作业及线下实践练习,小组自行考核。

通过抽查的方式检查同学的练习效果,不仅可以看出教学种可能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后记:

 

注: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包括:实验原理介绍、基本操作(仪器介绍)、实验重要步骤、实验中应注意事项。见习、社会调查、专题讨论、病例分析等的教案内容可参照理论课教案内容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