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
心理健康的“灰色带”理论
如果将人的心理健康比作白色,心理不健康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与黑色之间就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现实中的人们大多生活在这个区域中。灰色区是非器质性精神痛苦的总和,可以进一步分为浅灰色区、灰色区、深灰色区和黑色区。生活在白色区的人不需要心理方面的帮助;处于浅灰色区的人,其心理基本健康,有时会遇见来自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困惑和压力,这些一般是发展中的问题,个体可以自己慢慢解决,也可以寻求社会工作者的帮助;生活在灰色区的人,心理受到困扰或伤害较浅灰色区的人重,有时会产生心理危机,如因失恋一时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的人,他们虽然自身想摆脱痛苦,但是需要社会工作者或心理医生的帮助;处于深灰色区的人受到的心理困扰已经泛化,大多具有神经质症、人格异常及其他心理障碍,如强迫症、恐惧症、偏执人格等,这些人需要求助于心理医生或精神病医生;处于黑色区域的人是精神病患者,他们已经无自制力,自身痛苦而不觉,只有精神病医生才能帮助他们。因此,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不是静态的,遇到问题应及时进行自我调整或向他人求助,尽快回归健康之列。否则,积重难返,就会逐渐迈入黑色深渊。
最后修改: 2017年07月17日 星期一 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