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以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课程开发

通过充分调研和论证,了解基层对助理执业医师职业能力的需求,针对基层实际工作任务需要,在原《诊断学》的基础上精选和序化教学内容,以医生诊断疾病工作流程为主线开发《临床诊断基本技能》课程,确定课程的项目。打破课堂讲授与实践脱节的实施方法,搭建与工作实境一致的教学平台。

2.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构建项目驱动、任务引领型教学体系

组织行业专家研讨,依据临床实际工作确认每个项目工作任务并对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进行了细化分析。建立完全针对临床类助理执业医师岗位的 “学习性工作任务”。本课程在原《诊断学》的基础上精选教学内容,并进行项目导向、任务引领的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优化,根据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疾病诊断”的工作程序,组成并序化8个具体项目:认识课程性质及其与职业岗位的关系、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心电图诊断、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基本技能操作、诊断思维方法和医疗文书书写等。教学内容完全与行业资格准入标准的要求接轨、与岗位需要接轨,在此基础上,以校院合作形式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标准,编写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从而建立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课程教学体系。

3.建立“校-院合作”、“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本教学团队一直坚持走校院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之路。教学模式以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真实工作岗位)交替,贴近临床、贴近岗位。校内实训采用医护同场景教学、模拟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校外实训包括医院床边教学、医院见习、社区见习等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岗位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增强医学生临床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了本课程教学模式的职业化和开放性。

4.校内、外实践教学环境与实际临床工作环境一致

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对传统临床诊断技能培养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专任教师全部双师素质化,均能在临床一线指导学生学习,聘请行业内专家或医师7人担任兼职教师,全程参与本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校-院合作”方式共同建设本课程实践教学基地,使校内外实践教学地点和环境与实际临床工作环境统一。一方面,学校与行业(医院)共建的高度仿真的“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将教学过程设计贴近临床、贴近岗位,采用包括医护同场景教学、病例(案例)教学、学生角色扮演等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引进Laerdal(挪度)公司开发的MicroSim计算机模拟培训系统(含80种临床常见情景)进行虚拟教学,实现校内实训教学做一体化。另一方面,通过直接在医院床边教学、医院见习、病例分析等,实现校外实训教学做一体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岗位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医学生临床能力和综合素质。

5.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教学功能

临床诊断基本技能精品课程建设网页于2006年起开始对学生开放,于2016年5月建成网络课程(随身课堂),方便学生利用互联网移动端随时随地、终身学习。已有大量的课程学习资源上网:除课程全部多媒体课件外,还包括我校专业教师在临床一线收集的大量教学图片、视频、录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高质量素材可供学生下载或在线观看;有海量具有自动评分功能的试题可供学生自我测验;学生与教师实现课后互动,有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本课程对于在岗青年医师在参加国家职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起到的指导作用。

6.实行多元化的考核方法

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技能考核参照执业医师临床实践技能考试形式,开展多站式技能考核。此外,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和职业道德的评价:包括遵纪守时、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踏实肯干、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爱护公物等方面。 



最后修改: 2016年04月7日 星期四 10:48